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动态

怀念我的父亲王精武

发布日期:2020-05-26 20:21 来源:郑州干休所 作者:

我的父亲少小离家,走上革命道路,一生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事业,为人民族解放事业和铁路建设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竭忠尽智,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一、少小主义真,踏上革命道路

父亲小时候靠着爷爷卖苦力扛大包等勉强上了学,因家贫苦读到小学四年级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帮着爷爷和奶奶种几分薄地艰难度日。1936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烽烟四起,炮火连天,驻扎在当地的国共双方都在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国民党的军队装备精良,条件优厚,应征马上就发给现大洋,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共产党的游击队,装备简陋,条件艰苦,更无钱可发,但革命道理却打动了穷苦娃娃的心坎,年仅13岁的父亲,通过对国共双方的抗日主张和征兵理念的宣传理解,以及家庭和个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认定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他和村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商量后,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加了抗日游击队,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努力克服年龄小、文化底子薄等各种困难,从宣传抗日的儿童团员到通讯员、机要员,从家乡山西绛县辗转太行山上,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在战火硝烟的洗礼中,在革命队伍的大熔炉的锤炼中逐渐成长起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爆发,1946年初,由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成立,下设若干执行小组,分赴各地执行停止内战的任务,当时23岁的父亲跟随第十执行小组中共首席谈判代表黄镇将军,任上尉译电员,从一个来自农村的穷苦娃成长为我军机要战线上的一名成熟干练的忠诚战士。

二、一生听党话,南北走天涯

1948年秋,时任华北一兵团十三总队机要科长的父亲奉调西柏坡,在陈云同志领导的中央财委任机要秘书,新中国成立后,父亲随中央财委进驻北京东交民巷,那距离前门火车站很近,闲暇时父亲常到火车站驻足观看南来北往的列车,心里充满了惊讶和好奇,这一看,从此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和新中国的即将成立,大批部队人员陆续转业地方从事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当时,组织上已安排父亲去外交部当武官,但其渴望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洪流中的父亲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主动申请转业参加铁路建设,并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工作,这是父亲革命生涯的又一个新的转折和起点,进入铁路后,他从底层站段干起,通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实践,对铁路运输的认知由门外汉到逐步熟悉,历任地区党委和铁路局劳资、货运、客运等一些主要业务处室的负责人。

1960年夏天,父亲到河南省委党校学习,培训结束后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又一次面临新的抉择,是往南到武海分局担任领导职务,还是奔赴西南边疆,支援边疆建设。当时国家正积极筹建青藏铁路,急需懂行的铁路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父亲依然放弃了内地安稳的工作和生活的良好条件,选择了去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青藏高原,将新中国成立后唯一幸存的老人--我的姥姥送回山西老家,留下刚上初中12岁的大女儿和读小学的10岁的大儿子在郑州住校读书,和母亲一起带着9岁的我、7岁的大弟弟、三岁的小弟弟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青海格尔木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等原因,国家终止了青藏铁路的计划,父母则改行到西藏自治区级计经委工作……,在文革这场浩劫中,父亲尽管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和造反派的的批斗和野蛮殴打,但坚持初心不改,无怨无悔,矢志不渝、一直扎根西藏,建设边疆。后来父亲有陆续到西藏自治区森林公司,水电工程处,石油公司和自治区建委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他把自己年富力强的大好年华奉献给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在雪域高原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和母亲的心血和汗水,这也成为父母一生引以为自豪的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

   三、言传身教带,严父立家规

父亲一生忠于职守,对工作常常倾注了极大地热情和全部的精力,对家庭子女也倾注了无限的爱,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出差,很难在家中看到他,一听说父亲出差回来,家里的孩子们都跑很远的地方去迎他,父亲一辆自行车驮着几个孩子回家,家里像过节一样热闹。1974年我从部队复员到郑州铁路局工作时,还常常听到父亲的老同事、老部下满怀崇敬之情讲述父亲在铁路局工作的往事……,一年夏天,连续几天的暴雨如注,黄河铁路桥发生险情,担任抢险指挥长的父亲带领抢险人员沉着应对,经过昼夜奋战,终于化险为夷。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在千里铁道线上……,总有父亲奋战的身影。还记得70年代初,父亲在西藏自治区水电工程处工作时,由于工程项目紧张,生活极不规律,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常常胃痛难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异常消瘦,1975年,父亲趁回郑州休假时,通过检查发现因胃部炎症反复发作已形成了胃瘜室,作为三分之二的胃切除手术,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又急着赶回西藏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去。

离休后的父亲把对工作的极端热忱转移到了子女身上,对子女一向要求甚严,对子女的成长进步极为关注,父亲立下家规,要求我们听党的的话,跟党走,在工作岗位上要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低调行事,不搞攀比,团结互助,守住本分。对国家规定他享受的医疗,用车等各项生活待遇上,严格禁止子女僭越,要尊重干休所的管理和服务人员,遵守制度,服从管理……,他常说的口头禅是“工作第一家里有事或父母生病住院,严厉禁止与他同住的子女告诉我们,父母生病住院或相互照顾或自己拎着输液瓶上卫生间,生怕影响我们的工作。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是被文革耽误的一代,在父母的耳提面命和谆谆教诲下,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片天地,大姐自学由工人考上了教师岗位,评为郑州市优秀教师,职称评定为副教授,我从普通信号工提拔为党务工作者,职称评定为高级政工师,大弟弟历任西藏自治区气象局计财处负责人和日喀则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每当我们的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时,父亲的欣慰之情就溢于言表,这也成为激励我们努力工作,踏实进取的精神动力。

   四、不忘初心,赤诚念国家

父亲年轻时经历过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节俭已成为他深入骨髓的习惯,他念念不忘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注重言传身教,对奢侈浪费的行为深恶痛绝。在自治区机关工作时在家工作时,大家工作生活都在一个大院里,父亲多次强调要继承艰苦朴素的家风家规,屡屡告诫我们时时处处都要注意影响,不要搞特殊化,他舍得拿钱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同志脱困,舍得资助家乡的父老乡亲脱贫,而对自己则是近乎苛刻的节俭,衣服被褥破了缝缝补补再穿,用毛巾用得仅剩一层薄沙也舍不得换,鞋、袜也常常是修修补补再穿……,他自虐式的节俭是我们大为不解,觉得家里并不困难,没有必要那么节俭,他常对我们讲起战争年代在太行山上铺麦草当床,一天一人二两粮的艰苦岁月,语重心长的教育我们,千万不要忘本。

父亲享受省部级干部的医疗待遇,医药费实报实销,但他一向自律甚严,从不觉得就应该心安理得的享受,坚持拒绝过度治疗。在疾病治疗上一惯坚持能吃药的绝不输液,凡是在干休所诊所能解决的治疗需求就绝对不肯去医院。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日渐衰腿,疾病也来势汹汹,八十年代中期患的房颤至他90多岁时发展为心衰并安装了心脏起搏器。2013年因久咳不止,经查发现患了向质性肺炎,肺功能逐年下降,父亲因心衰、肺部感染等疾病困扰,迫不得已住院治疗,稍有好转就要求出院,每次住院都在三追问花了多少医药费,心心念念为国家着想,一旦他觉得医药费用的多了,就很难接受,非要求立即出院不可。特别是2018年底,父亲因肺部感染发病急已陷入昏迷,被120送急救中心抢救后转入ICU病房,下了病危通知,稍微一清醒,不顾自己的病情危重,就要求撤掉身边的医护人员,不让医护人员照顾自己,让他们去学习,病情刚有点稳定就要求转到普通病房,到普通病房就要求终止治疗,出院回家,令医护人员和探望他病情的干休所人员及身边子女亲友为他这种为国家着想、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感动不已。

身性豁达的父亲坦然直面人的生老病死,把生命因老、因病的逝去看作是每个人必经的再自然不过的生命历程,在他自感身体每况愈下时,就反复强调自己已经90多岁了,比起一起参加革命的小伙伴,比起为民族解放流血牺牲的先烈们,比起早逝的战友、同事……,自己深感十分满足,再三叮嘱我们他一旦病重,千万不要做过度治疗,不做气切、点击,按压、上呼吸机等,摒弃那些人为延续痛苦,丧失尊严的救治行为。对自己的身后事也是反复强调:一不要发讣告;二不要通知亲友;尤其是外地亲友;三是不举行告别仪式,坚持怎么简单就怎么办的原则。体现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心地无私天地宽的老共产党人,念念不忘为国家着想,严格要求自己的高风亮节和一片赤诚之心。

现在,父亲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任历历在目,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不断教育启迪我们牢记革命先辈,牢记革命历史,成为我们将老一辈优秀革命传统,艰苦朴素的良好家风传承和发扬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2019年5月19日


作者:王玉萍,女,汉族,1951年12月31日出生,山西绛县人,1972年元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69年12月至1973年4月,陆军五十三师司令部打字员。1973年8月至1983年8月,郑州铁路局郑州电务段信号工,党委干事。1983年9月至1985年8月,郑州铁路局党校大专班学员。1985年9月至2006年元月,州铁路局党委组织部干事、部员、副科长、科长、调研员,高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