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动乱,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66-1980) 历史背景概说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发生了。西藏和全国各地一样,遭受了一场浩劫。党中央、国务院为西藏工作制定的各项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影响了西藏各项建设事业的正常发展,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
1971年8月,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拉萨召开,选举出第一届党委领导班子。1972年6、7月间,中央在北京召开西藏工作会议,专门听取西藏汇报,研究“批林整风”、农牧业、工业、民族、宗教等一系列工作。1973年3月,随着邓小平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及部分老干部恢复工作,在周恩来的关心下,西藏在全国最早开始落实上层爱国人士和宗教人士的政策,同时开始维修部分重点寺庙。1975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代表党中央、毛泽东和周恩来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庆典。1976年,随着“四人帮”被粉碎和“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西藏也同全国一样告别了“文化大革命”时期。
西藏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进行的。当时的情况是,西藏经过稳定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政权日益巩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大批民族干部成长起来。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村牧区开展农田草场基本建设等,使农牧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也锻炼和培养了干部。但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西藏也和全国一样,经历了两年徘徊时期。在政治上,西藏与全国一样开始了大规模的平反落实政策,教育走出多年的阴影,恢复了正常的考试招生制度,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创伤不可能短期医治,在“两个凡是”的影响下,西藏也在徘徊中缓慢地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治区党委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统战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建设。但在西藏这样一个自然环境艰苦、物质基础薄弱而又面临着达赖分裂主义集团干扰破坏的地区,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到全面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西藏长期受封建农奴制度的束缚,人民群众在跨入社会主义制度后,生产关系、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革、飞跃和发展,但长期落后的社会形态和旧观念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使西藏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在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中,也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所有的问题。因而西藏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但还存在“文化大革命”强烈惯性的影响,同时面临十四世达赖集团和国外反华势力的渗透、干扰和破坏活动。
文字编辑:韩超
- 西办离退休人员服务处圆满完成2021年度西北片区跨省安置...2021/09/30
- 怀念我的父亲王精武2020/05/26
- 咸阳干休所离退休第三党支部建设情况2020/02/13
- 第九章 发挥离退休人员作用2019/11/28
- 第三篇 服务管理 第八章 安置和服务管理201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