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动态

《在西办保育院工作》(《永远的西藏——七省区西藏离退休同志回忆录》文稿之三十六)

发布日期:2017-08-11 09:56 来源: 作者:

在西办保育院工作

胡宝瑛口述  程越整理

 

1958年,西藏工委在西安办事处成立保育院,接收安置部分在藏工作人员的子女。院址就在今天的西安办事处北院。

1960年,我从成都工学院财务处,调到自治区筹委会驻西安办事处工作。保育院缺少保教人员,组织上让我去保育院工作。我觉得自己在别的地方干得呱呱叫,现在让我丢掉财务的本行,很不愿意。

恰好,陈竞波同志这时来西安出差。他跟我做工作说:叫你到保育院去工作,这是一项政治任务。西藏建设边疆的干部把心尖儿都放在后方了,叫你去你就去。你去得去,不去也得去。你们的工作做好了,前方安定了,将会起多大的作用啊!

没办法,我就服从组织分配,到保育院来了。

我来的时候,保育院有260个孩子,分成两个部、8个班。有16名教养员,其中14名是陕西省幼儿师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还有65名保育员。

两个部中,收3个月到3岁孩子的,叫婴儿部,有5个班;收3岁到7岁学前孩子的,叫幼儿部,有3个班。我被安排在婴儿部当保教主任。当时的院长是刘靖中,幼儿部主任是时颖。

保育院在经费上实行差额补助,大约一半的开支由家长承担,一半由国家补贴。

保育院的管理很严格,每个班有2名教养员,还有行政人员每天夜里轮流值班查夜。查夜的目的一是看小孩有没有生病的,二是看有没有尿床的。时间久了,我把手放在孩子头上一摸,是不是发烧,发烧了是38度还是39度,都能说得清清楚楚。

1958年5月,胡宝瑛(中排右二)与四川省食品公司财务科的同事合影。

    保育员具体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一天三班倒,一班交一班。交班的时候,哪个孩子有异常现象,或者扣子掉了、鞋带丢了来不及解决的,都要记录下来,由下一班继续完成。不管值的是哪一班,只要值班就不准在那里谝闲传。

保育院的主要任务是保健。在此基础上,我们抓的是孩子语言的发展。思想教育的重点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我们教育孩子要像那首歌里唱的那样,马路上拣到一分钱也要交公。

保育院的发展得到了上级的关怀。朱德同志夫人、全国妇联常委康克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去参观川办[1]保育院,听到孩子们在说四川话。她明确指出,这样不行,川办、西办保育院的孩子要讲普通话。为了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力量,组织上从北京的国务院机关幼儿园调来了韩宣等三四位老师。

就在1960年,我们保育院的吕秀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进京接受表彰,光荣地得到周总理夫人、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的接见。回西安后,吕秀琴给我详细讲了她进京的情况,她说:西藏保育院的老师,得到重视啊!听了她的讲述后,我一点也不后悔了。我懂得了保育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我在保育院工作了八年。1968年,中央文革小组批转了撤销各地驻上海办事处的通知。按照这个通知的精神,同年11月,自治区革委会发来电报,决定撤销西安办事处。办事处包括保育院的全部人员和财产都要移交给西安市军管会。

办事处撤了后,保育院也撤销了。我和其他老师一起,尽力做好撤销移交工作,直到把最后一个孩子都妥帖地交出去。

 

  参阅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编:《西藏自治区政务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胡宝瑛,女,汉族,1926年11月生,陕西蓝田人,195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至1954年,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贸易部稽查科办事员。1955年至1958年,四川省食品公司财务科、四川省服务厅财务处科员。1958年至1960年,成都工学院财务处科员。1960年至1965年,自治区筹委会驻西安办事处保育院婴儿部主任。1965年至1968年,自治区驻西安办事处保育院婴儿部主任。1972年至1983年,自治区驻西安办事处行政秘书。1983年退休。)

                                    责任编辑:赵曼丽



[1] 川办,全称是中共西藏工委驻四川办事处,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