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动态

刘 苏: 《在拉萨垦荒种地》(《永远的西藏——七省区西藏离退休同志回忆录》文稿之二十八)

发布日期:2017-08-05 14:26 来源: 作者:

在拉萨垦荒种地

  刘苏口述  李华玲整理

 

1949年,十七岁的我在河南开封建国学院参军。1950年3月,我作为电讯队学员跟随着以张国华为军长、谭冠三为政委的十八军进藏,1951年10月到达拉萨。我是二大队十四中队一办电台的报务员,我们台共有13人,其中女兵4人。

那时候,公路尚未修通,部队生活艰苦,口粮严重不足。部分西藏反动势力以此为武器,打算逼走解放军。为粉碎西藏反动势力“饿走解放军”的阴谋,打破这一困境,我们根据毛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屯垦戎边,寓兵于民”的指示;为解决口粮问题,按照谭冠三政委,在1952年8月开荒动员大会上“开荒生产是我们在西藏长期的、经常的政治任务和战斗任务”的指示,我们决定开荒拓垦,自给自足。

1950年8月,十八军一办电台全体同志于新津合影,右二为刘苏。

大家克服走路进藏的劳顿和疲惫,开赴拉萨西郊的荒滩进行开荒种地。农场初建时土地一半是沙,一半是荆棘,没有房子和帐篷,我们用树枝搭起草棚或挖地窝子住宿,以解决“地无一垅,房无一间”的燃眉之急。与印度进行边境贸易购进铁锹和十字镐,以解决开荒工具紧缺的问题……我们一边开垦荒地,一边解决生存的困难。

我们在农村种过地的人都知道,“庄稼一枝花,肥料来当家”,没有肥料,庄稼和蔬菜肯定长不好。为了积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那时拉萨还有一些反动势力,我们女兵不敢独自出门,只能和男兵搭伴,在他们的保护下捡牛粪、羊粪,带回去发酵。再把发酵过的牛羊粪当作肥料,撒进已经开垦的田地里。最让人难忘的是搬“粪山”。那时候布达拉宫前面,长年累月堆积了很多的牛羊粪,还有很多牛角和畜骨头。谭政委就指挥战士们搬掉布达拉宫前堆积了数百年的“粪山”,我们干了好多天才把这座粪山给搬完。然后走街串巷,一条街一条街,一幢房子一幢房子的打扫干净。不少藏族群众既惊喜又好奇地过来看,有些群众还帮助我们一起清扫,把清扫的牛羊粪运到西郊新开垦的田地里当肥料。这是前所未有的积肥活动,又是前所未有的卫生大扫除。

开垦荒地时,我们都是天刚亮就上工,干两小时后再吃饭,吃过饭又接着干;吃了午饭仍不休息,跑到工地接着比赛干,看谁开垦荒地快,看谁捡的石头多,看谁抢先完成任务。整天就这样大干猛干,直到天黑才收工。经过抡镐蹬锹,历时不到一个月就开垦出荒地2300余亩

第二年,新开垦的土地肥力还不错,光照和水等跟得上。我们在雪域高原播下的第一批种子长出了一二十斤重的大萝卜,二三十斤重的大白菜,一斤多重的大土豆,还有丰收的青稞、油菜。大家欣喜地抱着劳动成果争相合影。我们台长曹明善同志特别高兴,见人就说“我们的通讯兵不仅能工作,还能种菜,而且比农民种得还好,不信你们看,谁见过这么大的萝卜!”其他连队的战友看了,都指着我们台长,咧着嘴哈哈大笑。大家都知道这些成果有着自己的一份辛劳和汗水。

进藏部队在高原上试种的蔬菜获得丰收。这是部队负责同志

和指战员们一起参加收菜劳动。(转自《西藏自治区画集》)

为了表达我们的欣喜之情,我们通讯处将抱着大萝卜的照片寄给了党中央,希望毛主席能够看到我们顺利完成他老人家指示的情况,让他老人家与我们一起共享丰收的喜悦。

当年夏天,西藏第一军垦农场在拉萨成立,谭冠三政委任农场第一任场长。

 

参阅范小建等著:《西藏农牧业发展方式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


(刘苏,女,汉族,1932年12月生,河南郾城人,196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至1949年12月,十八军随军学校学员。1950年1月至1950年7月,十八军电讯队学员。1950年8月至1952年6月,十八军一办电台报务员。1952年7月至1955年1月,西藏军区通信处报务员。1955年2月至1959年6月,西藏邮电管理局报务员。1959年7月至1964年6月,江孜邮电局报务员。1964年7月至1987年9月,日喀则地区邮电局报务员。1987年9月离休。现安置在自治区人民政府驻西安办事处郑州干休所。)

责任编辑: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