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动态

祝云华: 《渡过金沙江》(《永远的西藏——七省区西藏离退休同志回忆录》文稿之二十七)

发布日期:2017-08-05 13:50 来源: 作者:

渡过金沙江

祝云华口述  李云整理

 

1951年3月,我跟随十八军后勤部第四办事处翻过雀儿山来到了金沙江东岸。站在江边远望滔滔江水,汹涌澎湃,由西北向东南一泻千里。江中不时出现的漩涡,随着江水流动不断改变着位置。江面上既无桥梁又无轮渡,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过去。

幸好没过多久,就看到几个藏族同胞背着一个大木盆似的东西走了过来。据说这东西就是横渡金沙江的“船”,我们很好奇,都跑过去看稀罕,指着物件议论纷纷。我的老家在长江边上,从小到大十几年我见到过大大小小的木船、轮船,但从来没见到过这种船,真大开眼界。听藏族同胞介绍,这个叫牛皮筏,一次可载四至五人。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它是用几根胳膊粗的木棍做骨架,捆绑成一个圆盆形状,外面用牛皮包裹起来,总重量有五六十斤。

 

藏族同胞用牛皮船为进藏部队渡运物资。(转自《西藏自治区画集》)

看着面前的这个东西,大家都很疑惑,坐这样的船能渡过水流湍急、漩涡密布的金沙江吗?船工讲了坐船要求,解开了我们的疑惑。那就是每个人坐船的时候都不能站立、更不能乱动,只要保持船体平衡,依照他几十年渡河的丰富经验,就一定能平安渡江。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小心翼翼的上了船。我们的船上坐了四个人,大家面对面坐着。带队干部再次向我们交代:一定要与船工密切配合,一切听从船工指挥。

当我们的牛皮筏子慢慢离开江岸时,我们动都不敢动,大气也不敢出,生怕会干扰船工,导致翻船。我们的小筏子在宽阔的江面上就像一片树叶,漂浮在滚滚的波涛之上,时而被推上浪尖,时而被拽入浪中。

船工在稳定船身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开江中的漩涡,牛皮筏在颠簸摇摆中艰难划行。突然,一个大浪打来,小筏子猛一歪,开始向一侧倾斜,眼看小筏子就要翻了,江水都打湿了我们的衣服。我感觉我们就要被江水吞没了,当时心里想这次可是要“革命到底”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工打着手势,要我们抓牢筏上的木棍,努力保持船体平衡。只见船工挥动船桨,使出浑身解数、用尽全身力气与激流浪涛搏斗。我看到藏族船工的衣裳全部被汗水浸透了。我感觉好像过了一辈子,筏子才被稳住,我们的心总算落了地,继续向西岸驶去。当小筏靠岸时,离预定地点已偏离了很远。

1950年1月,祝云华(左一)在贵阳与战友合影。

再看湍急的金沙江水,已被留在了身后,我们又信心十足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参阅庆祝昌都解放50周年书系编委会编:《为和平解放西藏而战——昌都战役回忆录》,

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祝云华,女,汉族,1930年1月生,重庆万州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2月,十八军卫生部政治处工作。1951年3月,十八军后勤部第四办事处行政科秘书、见习参谋。1953年1月,西藏军区司令部干部科工作。1954年5月,三十九族分工委尺牍宗工作。1955年3月,丁青中心县委组织部工作。1957年10月,西藏公学教师。1959年6月,阿里分工委日土宗妇联副主任,日土县妇联副主任。1982年12月离休。现安置在自治区人民政府驻西安办事处开封干休所。)

                                                                        责任编辑:刘战争